藥物比表面積的研究
我們很高興為您帶來一項新的研究,證明使用iGC(反氣相色譜法)技術來探索藥物載體的BET比表面積的有效性。這項研究是作為探索介孔二氧化硅用于遞送以非晶體形式穩定的水溶性差藥物的一部分而進行的。本研究展示了iGC的關鍵功能,捕捉了吸附科學如何應用于挽救生命的藥物突破的開發。
這篇文章是瑞士某制藥技術研究所Martin Kuentz團隊利用反氣相色譜技術研究藥物的比表面積。該文章于2023年11月10日發表在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上。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1/acs.molpharmaceut.3c00690
摘要
越來越多的研究興趣是使用介孔二氧化硅來遞送以非晶體形式穩定的難溶性藥物。大多數研究都是在有序二氧化硅上進行的,而使用無序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則少得多,而且對二氧化硅表面的內在藥物親和力知之甚少。本機制研究使用反氣相色譜法(IGC)分析了三種不同的市售無序介孔二氧化硅等級在氣相中的表面能。本文采用更接近藥物的探針分子正辛烷代替氮,引入了“藥物可及表面積”的概念,并討論了對藥物單層容量的影響。此外,基于分子力學計算了分子與二氧化硅表面的焓相互作用,并考慮分子柔韌性估算了揮發物的熵貢獻。這些自由能貢獻用于回歸模型,成功地與IGC的實驗解吸能進行了比較。提出了一種僅基于焓相互作用的簡化藥物模型,可以提供對二氧化硅表面的親和力排序。根據對介孔二氧化硅的預配方研究,未來的研究可以利用所提出的概念來指導配方科學家。
關鍵詞:
介孔二氧化硅載體 單層吸附量 反氣相色譜 模型預測 藥物可及表面積 藥物-二氧化硅
表1為表面能數據:
表2紅框為IGC(反氣相色譜表面能分析儀)測試BET比表面積數據